Updated on 

W3tmass · shape my spurious learning bonsai

我又结出了蝇子头般大的实。

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头的急事、要事、趣事 ,济济一堂,只为听三五个人逞其舌锋,争辨一件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通 的事情,真是集体浪费时间的最佳方式。仅仅消磨时间倒也罢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扫兴,糟蹋了美好的心情。会场虽非战场,却有肃静之气,进得会场来,无论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会一改常态,人人脸上戴着面具,肚里怀着鬼胎,对着冗赘的草案、苛细的条文,莫不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务求措词严密而周详,滴水不漏,一劳永逸,把一切可钻之隙、可趁之机 统统堵绝。
——余光中《开你个大头会》

麻痹,太有意思了,建议全文背诵。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实验猴面对无解之谜表现出了不可动摇的决心:即便奖励的发放规律随机,或与它们认定的规律相左,它们仍会自信地认为自己的猜测才是正解。 简而言之,猴子通过虚假学习(spurious learning) 获得的信念——即坚定地认为实际上无解的谜题一定有结构可循且有正确答案——甚至超过了对得到最多奖励的欲望。
……
大脑有一个寻找规律和结构的倾向,即便规律性和结构性并不真的存在。
——猴子也会寻找不存在的规律吗?

之前看的《语言学的邀请》就表述过类似的观点,大致说人有寻求秩序的天性。此时看到这项研究,感觉对上了。但多少欠点浪漫。


我见过相当多的郁郁寡欢者,也见过一些把皮肤和毛发弄得怪异的人,似乎要做孤独,这不是孤独,是孤僻,他们想成为六月的麦子,却在仅长出一尺余高就出穗孕粒,结的只是蝇子头般大的实。
——贾平凹《孤独地走向未来》


我现在根本懒得理会奥密克戎是大感冒还是小伤风的说法。说这种话的人,最好自己也亲自用肉身体验一回。大感冒小伤风,那都是一种抽象概括。一旦感染上了,就会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一系列具体的痛苦和烦恼。我认为,凡是用肉身体验过的人,大概都不会说这种话,而是更关心如何降烧,如何消肿,如何止咳,如何吃得下睡得着。
——和菜头的小肉手《林中午餐》


《毫无意义的工作》
当然,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吐槽,他还试图剥离掉表面上的荒谬,去解析其中的规律。这种荒谬不是因为蠢,恰好相反,是因为人人都太聪明。一些显而易见的愚行,其实背后都有一个隐秘而合理的理由。 你觉得蠢,是因为你没有参透其中玄机罢了。黑格尔那句被人广为误解的话怎么说的来着:“凡是存在的,一定是合乎理性的。” 不合情理,但合乎理性,人类的矛盾性是深植于哲学层面。

这是一本爽书,骂得酣畅淋漓,分析得鞭辟入里;但也是一本苦涩的书,因为你知道其原理,也无力改变什么。我很久之前看过一本经济类的书籍,书名早忘了,但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本书并不会让你摆脱贫困,但至少让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穷。” 同样的评语,我觉得也适用于这本书。


《原东冰原上的猫头鹰》
这本书推到我面前时,我一脸愕然。我很想揪住算法的衣领,狠狠地质问它:“我之前做错了什么,会让你觉得我会对西伯利亚和猫头鹰感兴趣?” 但既然推到脸前了,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我还是勉为其难地打开来。

这是一本自然笔记,讲一个美国科学家在西伯利亚调研当地渔鸮的故事。可以想象,除了细致入微的调研过程之外,还有西伯利亚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的笔调很轻松,有一种科学家特有的严谨与细致,一点也不小清新。比如他描写阿祖格与萨马尔加这两个村子的现状,不含褒贬,既不滥发抒情,也不故做深沉,近乎白描地写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意思的是,作者谈及自己的几位俄国同事和一些当地人时,尽力保持着客观,但因为被描写的人实在太逗逼,反而显出一种奇趣的效果。

整本书里最好看的部分,还是作者与渔鸮之间的故事。别误会,不是什么人类与动物的温情互动,没有,故事的重点是描写作者如何在冰天雪地展开调查的过程,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只为寻找到渔鸮的痕迹,一点点建构起环境认知,为后续的环境决策做参考。看了这本书,我们才能体会到,“自然保护”绝非一句口号,它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们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完成最基础性的工作。

对电子书最高的褒奖,就是看完之后,再去买一本实体收藏。感谢算法,它发掘出了一个连我自己都不甚了解的内心趣味,请你不要继续再挖掘了。
——马伯庸“缘分与命运——我的2022阅读书单”


37%法则
日常生活有很多”寻找-决策过程”,如果考察所有选项,要花费很长时间,可能还会错失机会,后面遇到的未必有前面的好。能否确定一个时间点,到了某个阶段就停下来,不再寻找了,这时找到合适候选人的概率最大?

这在数学上称为“秘书问题”
……
数学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讨论。经过计算,成功概率最大的方法,叫做“1/e 法则”。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约等于2.718,那么 1/e 就约等于37%,所以它又称”37%法则”。

“37%法则”的意思就是,寻找阶段进行到37%就要停止。 100个应聘者,先面试前37个,此后的面试只要遇到一个更优秀的,就立刻录取,不再继续面试了。换句话说,前37个面试者无论多么优秀,都不会录取,他们只是用来确定录取的标准。

如果最合适的候选者偏偏在前面37%里面,那就只能错过了,作为”寻找阶段”不得不付出的成本。最终录取的将是不如前面候选人的次优选择。
——阮一峰“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38 期):停止寻找的最佳时间”


V 站太多人太把自己当回事,更适合分享。不适合讨论,尤其是政治题材的,反贼太多,你跟他谈观点他跟你谈体验,你跟他谈体验他跟你谈科学,你跟他谈科学,他跟你情绪输出,你跟他情绪输出,他跟你口吐芬芳。 口吐芬芳的文盲诗人也很多。
——akay2351


积累

It’s Time for an RSS Revival

The modern web contains no shortage of horrors, from ubiquitous ad trackers to all-consuming platforms to YouTube comments, generally. Unfortunately, there’s no panacea for what ails this internet we’ve built. But anyone weary of black-box algorithms controlling what you see online at least has a respite, one that’s been there all along but has often gone ignored. Tired of Twitter? Facebook fatigued? It’s time to head back to RSS.

After years of letting algorithms make up our minds for us , the time is right to go back to basics.

For many of you, that means finding a replacement for Digg Reader, which went the way of the ghost this month.

It also inherited a sizeable chunk of Google Reader’s jilted audience.

All RSS readers function within the same basic outline.

For more of a throwback feel, you might try The Old Reader, which strips down the RSS reader experience while still emphasizing a social component.

The platformization of the web has claimed many victims, RSS readers included.

Google Reader’s 2013 demise was a major blow;

shaping your RSS bonsai

sparked my interest

More often than not, our values are what lead us to the arena door — we’re willing to do something uncomfortable and daring because of our beliefs. And when we get in there and stumble or fall, we need our values to remind us why we went in, especially when we are facedown, covered in dust and sweat and blood.
——Brené Brown, Dare to Lead

I assume you don’t speak a material amount of Japanese, are coming for a few days to a few weeks, and are trying to optimize on your time. If these don’t apply, you have better options than this page.
……
My one overarching piece of advice is avoid the beaten path for tourists
——Kalzumeus


本站由 @Aezir 使用 Stellar 主题创建。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