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on 

W7tmass · 认识差错,理解差错,迎合差错!

摘录

当有工程师反对时,我问他们是否犯过错,譬如说打开或关闭了错误的灯或是炉灶。“哦,是的,”他们回答,“但这些是差错。”这就是关健:即使是专家也会出差错。所以我们设计机器时必须要以用户会犯错的假设为前提。
——设计心理学第一本第八页&都2023年了,别尬吹安卓返回手势了


相较于数字和技术术语,取名则更为便捷。WMO保留了一份适用于每个热带气旋洋盆的命名轮换名单,轮换使用。如果某气旋格外致命,会单独取名。
——热带气旋命名 | 世界气象组织


2013年,在世界各国的大规模政府监控被曝光后,这种论点遭到了尖锐的批评。许多批评者认为这种论点并没有全面的考虑问题。例如,爱德华·斯诺登表示:“我不在乎隐私权,因为我没什么好藏的”这样的观点,和“我不在乎言论自由,因为我没什么好说的”没有什么区别。当一个人说“我没什么好隐藏的”,实际上是在说“我不在乎自己的权利”,也就是“我不拥有权利,因为我无法为我的权利辩解”,而对权利的正确解读应该是“政府侵犯你的权利,政府才应该辩解”。
无所隐瞒论 - Wikiwand

有过度推论之嫌。当然,我同样认为个人的隐私权是一个普适的权利,不应该以”有什么好藏”为前提。即便是不重视隐私,也当从隐私权的意义和价值本身出发讨论。


在调查委员会的工作经历改变了我对设计的看法。现在,我意识到设计代表了技术和心理学迷人的互相影响,设计师必须通晓二者。工程师仍然倾心于逻辑思维。他们经常用大量的逻辑细节,向我解释为何他们的设计好、高效和出色。“为什么人们还碰到问题?”他们疑惑。“你太理性了,”我说,“你以你希望的方式为用户设计,而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方式。


“蛛丝马迹”是什么马?
答案是:确实是马,是你想象中常规的马。但是,你就不想知道为什么有人纠结这个吗?怎么会有这种问题?大家又是怎么争辩的?
帖子由“含糊派”,“灶马派”开始,诸君引经据典,反转迭起,还纠结起灶马种类,还发现同一问题早已被不像讨论地讨论过,真是有趣。
“蛛丝马迹”是什么马 - 词典及语言学习交流 - FreeMdict Forum


业余爱好者痴迷于工具,专业人士注重技能
以原声吉他为例。在数字音乐制作和合成器盛行的时代,这个单独演奏的乐器可能显得有点古老。然而,在熟练音乐家的手中,它变成了一个充满迷人旋律和触动灵魂的载体。它甚至可能为更大的创意提供灵感,如果你直接跳到现代合成器就有可能会错过这些。原声吉他的简单性促使艺术家专注于演奏的细微之处,完善他们的指弹技巧,并通过每一次弹奏传达情感。真正的魔力不在于吉他本身,而在于将其演绎得生动活泼的音乐家的技艺。


这篇文章读来深有感触。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问自己,我这个方法是最优的吗?我使用的工具是不是最合适/最好的?这种心理,常常使我陷入对最佳实践和完美工具的追求中,而忘记了解决问题本身。时间久了,工具积累一大堆,但每个都未曾发挥其真正作用,一边老工具在吃灰,一边继续寻找新工具。
差生文具多。正如文章中所说:真正的高手明白,应当拿起手里已有的工具,先行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机会创造美好的事物,好的工具自然会出现在眼前。
——机器文摘 47

我觉得这主要是精力分配的问题。简单便于上手,便有多余的精力分配给创造来了。精巧的东西有便捷之处,折腾起来复杂的东西也不会少。用“高手”,“大师”之类的来讨论问题,容易把讨论引向歧视链。不论是真正研究问题,还是折腾器术道,都没必要扯什么高下之分。角度不单一,各有其意义。明白事是个什么是,心里有个思量,这就好了。


OpenAI 的 ChatGPT 使用了海量数据训练,其中包括许多作家的作品。有多位作家提起了集体诉讼,指控 OpenAI 侵犯版权、违反 DMCA、不公平竞争、不当得利、ChatGPT 的每条回复都是衍生作品等等。OpenAI 逐一驳斥了这些主张。OpenAI 认为,作家们误解了版权保护的范围,没有考虑限制和合理使用等例外,版权的限制和例外为大模型等创新留出了空间。创新者以变革的方式使用版权材料并没有侵犯版权。版权法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而不是作者所表达想法本身。 OpenAI 还以 Google Books 诉讼为例,指出图书中的词频、句法模式和主题标记等统计信息超出了版权保护的范围。
——奇客Solidot | OpenAI 驳斥 ChatGPT 的回复是衍生作品的主张

这也可以?特意在这里把保护文化进步和保护作者本身区分一下,还不是因为两者极为相近,同心异体。保护作者与使用作者数据训练同样都能帮助文化进步,这里的天平又如何平衡?


If you asked a dog whether Humans were conscious, would he say yes?
In this same way many (per­haps most) AI ex­perts might never agree that LLMs or AGI sys­tems have achieved “con­scious­ness”? As, “con­scious­ness” is just a word used to de­scribe how a spe­cific be­ing thinks, ob­serves, pri­ori­tizes and takes ac­tion in the world, be it Hu­man, other an­i­mals, AI, etc.
“Con­scious­ness” op­er­ates so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types of be­ings. Depend­ing on the be­ing’s abil­ity to truly ex­pand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in­tel­li­gence, aware­ness, and per­cep­tion, they may never truly agree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other types of be­ings or en­tities, be­yond their own?
——If you asked a dog whether Humans were conscious, would he say yes? - LessWrong 2.0 viewer

作者从狗的视角列了几点人没有意识的理由,然后就讨论起意识因存在而异。切入点挺有意思的。


審查制度永遠應被譴責,但自我約束可以是種高貴的情操。分不清何者高貴,何者該被譴責,屬於道德上的愚鈍。
——文明與虛僞 – 一天世界


It came over night for me. I had no choice. And my boss also had no choice.
——AI 狂欢

一夜间 AI 顶了作者工作。作者没有选择,老板也没有。
我想起以前看的一个一格漫画:画面中间是一个案板,上面有一条鱼和一把刀。鱼说:“你打算怎么办?”刀说:“你是鱼,我是刀。你说我该怎么办?”


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我坚定信仰着独属于我一人的宗教,我的精神。
——我的得过且过中二发言


There lived with him many other animals, all with their own unique ways of living.
同他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各有各的活法。

You might find it fun to skip between interviews and read one after the other—there are some great stories and valuable advice embedded within.

Despite the remarkable success of AI applications in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domains, the problem of creating truly intelligent machines remains wide open.

Replicate is nice for projects like this because it minimizes the pain of fumbling with cloud GPUs and manually getting everything installed and set up.

Sometime during the pandemic lockdowns, I began to nurture a fantasy, 萌生

A massive void had formed in the innermost depths …

阅读留档


本站由 @Aezir 使用 Stellar 主题创建。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